秋季第五週
親愛的島嶼爸媽:
唯有當心靈靜定,如同一面平靜的湖水,外在的聲音與內在的聲音才能在其中激起漣漪,讓人真正聽見。
孩子自出生起,便展開一段充滿勇氣與探索的生命旅程。他們揮動著小小的手腳,練習翻身、爬行,再一步步嘗試扶著東西站立。無數次跌倒,又無數次爬起來,直到有一天能自信地跑跳。這是一種「由內而外」的學習。
進入小學後,孩子被邀請在課堂中安靜傾聽。他們往往能被故事吸引,專注凝視,彷彿整個人都沉浸其中。然而,當離開故事時,世界對他們依然充滿驚奇:一片落葉、一聲呼喊、甚至彼此的眼神,都可能立刻喚醒他們的活動力。於是我們常聽見教師或父母說:「安靜!靜下來你才聽得到。」但什麼是真正的安靜呢?閉上嘴巴卻讓雙手不斷揮動,這算安靜嗎?身體坐著卻不停蠕動,這又算安靜嗎?我們好像從沒教導過孩子何為安靜,甚至沒有陪伴他們去體驗過安靜。
在學校,我們透過課程讓孩子感受靜謐。在形線畫的過程中,我們經驗一片靜謐之地。手不停地隨著韻律移動,但在不斷的流轉中,卻生出如溪水般的安定與平和;在平衡木上行走時,孩子們經驗到另一種靜謐。身體左右微微搖晃,在尋找平衡的過程裡,他們逐漸覺察到,於身體中心及內在深處有一處靜止而堅定的所在,支撐著他們穩穩向前。
孩子需要逐步在「活動與靜定」之間找到平衡。真正的傾聽並不是外在被壓抑的靜止,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平和,讓身體、情感與思緒都能和諧地安住。唯有如此,孩子才有力量向世界敞開耳朵,也能向自己內心打開。傾聽並非只是「不說話」,而是一種內在的姿態,是孩子學習如何在世界的喧囂中仍能守護一份寧靜。這樣的能力,將成為他們一生的力量,支撐他們在生命的學習與挑戰中,無論平和或混沌都能找回自己,並和世界建立真實的連結。
我們也想邀請父母,在家中一同營造一種「動與靜、說與聽」能夠交織的氛圍。或許可以在家庭日,安排一段彼此分享的時光,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從容地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,被充分地聆聽與看見。其他家人則練習將自己淨空,專注地傾聽,不急於評論,而是在聽見之後給予與主題相應、真誠的回饋。這樣的家庭節奏,能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體驗到「說」與「聽」之間的平衡,也學會如何在生命的交流中找到內心的安定與力量。
四年級導師
怡廷
乙巳蛇年 白露
家長回響/島嶼班:https://forms.gle/MeJd48xAXvNV7fUm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