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第四週
親愛的島嶼爸媽:
交接與傳承
經過了一整年照顧堆肥與液肥的工作,孩子們在週三正式將這份照顧全校的責任交棒給山林班(三年級)。在交接之前,我請孩子們思考:要如何讓弟弟妹妹清楚認識堆肥的流程?每一個步驟又有哪些細節需要留意?於是,他們依照平日分組的方式,分別負責講解「拿廚餘桶、倒廚餘、鋪乾草、淋液肥,以及收拾桶子」等環節。每個人都必須用語言描述,並且親自示範。孩子們花了不少時間討論,還先試講給老師聽,確認沒有遺漏任何細節。
當島嶼班的孩子一一上前解說與示範時,山林班安靜而專注地聆聽。那一刻,我深刻感受到「傳承」的意義。弟妹們帶著仰望的眼神,而孩子們也展現出穩重的一面,說得清楚,做得踏實,不再像以往那樣浮躁。真是長大了不少!
一層廚餘、一層乾草,再淋上牛糞液肥。就像一份三明治,層層堆疊,直到堆肥桶被填滿。接下來,經過漫長的休息與沈澱,昆蟲與小動物們會陸續造訪。原本無用的廚餘,最終化為滋養大地的養分。
堆肥的過程,正如孩子的成長歷程。在學校,孩子們不斷「吃下」課程帶來的食糧,各式各樣的知識、經驗與感受進入心靈。當一天結束,夜裡進入夢鄉,心魂回到靈性世界休憩,也同時將一天的學習轉化為內在的養分。每天都是一個堆肥的過程,而每個學季、每個學年,更是孩子逐步沈澱、發酵與成長的旅程。
進入分數的世界
從整數走進分數,我們彷彿來到一個更細微、更精緻的世界。這裡的數字規律和整數的世界不太一樣。於是,我們先從最熟悉的「切蛋糕」開始。當一個蛋糕要分給島嶼班的孩子時,最自然的方式就是對半切。接著,再對半切、再對半切……蛋糕逐漸被分成更多更小的部分:從 1 塊變成 2 塊(1/2),再變成 4 塊(1/4),再變成 8 塊(1/8),直到最後分成 16 塊(1/16)。雖然蛋糕的「塊數」越來越多(分母變大),但每一塊卻越來越小(分數本身變小)。孩子們在這過程中親身體會到分數的特性。
除了圓形的蛋糕,我們還嘗試裁剪正方形的色紙,一直對半裁,直到再也裁不下去。最後,我們把這些不同大小的色紙重新拼成一個大正方形。孩子們感受到「越來越小」的概念,雖然雙手終究有限,無法無止境地裁下去,但在心裡的思考世界裡,卻好像可以永遠切下去、永遠再變小、永遠沒有盡頭。孩子透過具體的動手操作,看見整體如何被切割,看見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聯。
這個過程,不只是數學練習,更是一種意識的練習:孩子正在經歷從「一」到「多」的轉換。他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覺到:「整體可以被分開,而我能理解每一個部分。」這正呼應了九歲孩子心靈上的分離感,原本感覺自己和世界是一體的,現在開始意識到差異;原本覺得父母就是安全的依靠,現在開始產生自己的判斷與想法。分數的學習,恰好給了孩子一種安全的結構,讓他們在「世界的分裂」中,找到可以理解和掌握的秩序。
希望這樣的經驗會在孩子心裡種下穩定的種子,幫助他們在面對外在的變化時,仍能找到內在的平衡。
四年級導師
怡廷
乙巳蛇年 白露
家長回響/島嶼班:https://forms.gle/MeJd48xAXvNV7fUm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