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3學年夏季第七週、第八週

夏季第七週

親愛的十年級爸媽和青少年:

     與你們分享,這一週,我們在一起學習著《荷馬史詩》之《奧德賽》。

     第一堂課的時候,有些同學說,書太難了,看不懂、讀不下去。我深深地感同身受這件事。西元前700多年古希臘的吟唱史詩,不管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,距離此刻的你們都是如此之遙遠;再加上我們所選讀的文本,其譯者是嚴謹的翻譯家呂健忠老師,他學識豐厚、博覽古希臘時期著作,又希望能盡可能忠於原著,因此他以詩歌的方式,甚至渴望以古希臘原著的六步音節的方式來創作,其難度真的很高。

     但我們都沒有放棄這件事。作為老師,如何將書穿透,帶領你們領略其中的精妙?我所採取的就是笨方法—讀一遍、兩遍,直到五遍六遍。一邊讀,一邊記錄我的新領悟。在課堂中,我也帶著極大的熱切與渴望,大聲朗讀,期待帶領你們進入這些有難度的學習領域裡;而我也看到,你們透過事先的預習,透過課堂上積極地討論、在書中快速翻找段落,來幫助自己踢走眼前的那個障礙,進入其中。盡自己的能力,比原先的自己,往前跨進一步,是我看到你們在文明史專題中願意為之奮力的,也是我看到你們在這堂課程中的韌性。我想要向你們致敬!也相信你們的閱讀,會漸入佳境,甚至深深愛上這個故事!

     回到《荷馬史詩》,這兩部史詩,在歷史上得到了極高的評價,甚至有人說:「造化與荷馬同工。」這是在說,荷馬開創了一個新的世界呀。我們早就在文明史中,讀過《吉爾伽美什》史詩,泥板上殘缺的這部史詩,據說是流傳下來最廣的,其中蘊藏著很多的深意。可見,荷馬史詩,並不是最早的。但相較於吉爾伽美什的作者佚名,或者是集體創作,兩部荷馬史詩,紛爭不斷,但大家都相信他是有固定作者的。

     荷馬如此神秘,從《奧德賽》卷8中,荷馬描述詩中的唱詩人,我們似乎得以一窺荷馬其人。—

「他得天獨厚,心血來潮唱歌總是使我們喜開懷。」

「繆思特別寵愛他,賜他禮物福禍相倚:視力被剝奪卻擁有絕倫超群的歌藝。」

除此以外,他的兩部史詩,不談他自己,沒有個人情懷、兒女情長,而是從第三人稱全知觀點的視角,敘述了兩段悲壯和旖麗的故事。是國家與英雄,是大歷史。這就是所謂早期英雄史詩epic的特色。

     那,荷馬為何要來唱這些故事,天神與人間、英雄的悲歌、城市的亡曲?一首詩得以動人,總是從情而發是最為重要的。還記得你們在詩學課程裡的創作,你們帶回在山上深刻的感動,對Navi女巨人那片山林文化不再的遺憾,你們每一個人的創作,都如此感動了我們。那麼,曾經有過輝煌的邁錫尼文明,曾經那樣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,此刻,卻被毀滅了—文明不再、文字不再、繁榮不再,而那個敬仰天神、善待異鄉人的美好傳統也不再。詩人心中,是什麼感受呢?或許,他的心中仍有舊的故事在迴盪,彈起七絃琴,他呼喚繆思天女娘娘--懇請天女娘娘,賜給靈光,讓他開聲傳唱這些故事。是歷史的記憶,是集體智慧凝結的神話,也是詩人心中不滅的一幕一幕。

     阿基里斯、奧德修斯、美女海倫、特洛伊城、希臘聯軍。。。人人耳熟能詳,想必早就有很多唱詩人在吟唱了吧?荷馬,要從何唱起?唱得你怦然心動、泫然欲泣,唱得蕩氣回腸,讓這些曾經的輝煌不被歷史的塵埃覆蓋?

     如果是你,你將如何構思這樣一個故事,你將如何重新塑造、傳之以情、動之以理?一把琴,輕輕撥弦,一聲呼喚,繆思娘娘請開講!荷馬,把一個舊故事,唱成新傳奇。十年特洛伊戰爭,他從第九年的一場爭吵唱起;十年海上歸鄉路,他從第九年的一場天神會議唱起。

父親奧德修斯,在島上被仙女卡綠普娑羈絆,每日眼淚汪汪望洋興嘆,思鄉卻毫無行動,七年光陰就此而去。而二十歲的兒子,是如何長大的?別人的父親,或戰死特洛伊,或衣錦還鄉,都已揚名立萬英雄成名;自己的父親,卻只留下傳說,生死未卜。他的父親,不是英雄!如果在我們的時代,這樣的男孩,會不會是從小經歷霸凌和嘲弄長大的?年輕的男孩,因著對父親的認同危機,也深陷在對自己的認同危機裡。每日渾渾噩噩於一群母親的求婚人之中,內心焦慮著這些求婚人,即將吞噬掉他的家產,但他卻只是渴望父親的歸來,渴望父親來打敗外敵,建立家中的新秩序。

父親與兒子,命運互相牽連;故事之精彩,讓父親等待,而是從兒子說起。在兒子的焦慮中、求婚人的胡亂中、昔日鄉親與戰友的描述中,父親的形象一步一步浮現、一點一點更為清晰。年輕王子的父親認同感被喚醒了,而隨著追尋父親的蹤跡,年輕的王子,也展開了行動,一步一步走進成人的世界,效仿英雄的腳步。

「你要打定主意如何拿捏豪情和理智。。。沒必要再耍孩子脾氣,你已經過了那樣的年紀。」

「難道你沒聽說高貴的奧瑞斯怎麼掙得英名流傳人間?他殺死仇敵替父親伸冤。。。你應該勇敢效法榜樣,為後世留口碑。」

     這是荷馬的創作與構思,或許也是荷馬想要述說的--困頓的父親,終將要回家;年輕的王子,終將要長成新的王,頭戴冠冕。但,不會只是等待。

「(雅典娜)在這年輕人的心中灌注信心和勇氣,在他腦海留下父親的形象比往常更鮮明。」


祝福每一位年輕的王子/公主,這個故事也能在你們內心,灌注信心與勇氣,踏上成為自己英雄的道路。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《荷馬史詩》主課程 王新老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2025/6/21

夏季第八週

駕馭感性與理智的小舟

親愛的十年級爸媽和青少年:

     一位高中生對我說:「老師,對不起,前幾天我對你們態度不好!」言說間,帶著一絲自責。我看著他,很感動,他並沒有對我態度不好,或許是因為我在課程上有跟他們工作,或是平日間有跟他們持續對話,他們對我總是不好意思磨刀霍霍。但他們偶爾會把情緒直接射向行政老師們。

     我沒有因為他的「態度不好」而生氣,但卻因為他此刻道歉的勇氣,而內心深深敬佩、讚嘆。我向他表達我的感受,以及跟他分享我這些天在跟十年級青少年一起共學的《奧德賽》。

    《荷馬史詩》第一部《伊利亞德》,作為讀者我們每個人很容易就聚焦在阿基里斯身上,他是大英雄、天之驕子、半神半人,在戰場上他以一擋百、豪氣干雲,可謂是所向披靡。但他是一個悲劇英雄,如同我們所熟悉的項羽一般,所有的事,憑的是一股豪氣,也或者說是被情緒帶領著。他跟阿伽門農吵架了,他不開心了,他讓情緒來說話:

「現在我打算回弗替亞,這樣好太多了,

搭乘我的鉤艏船回家,我不打算逗留,

在這裡看你的臉色為你大家聚財。」

隨後,他躲在軍營裡生悶氣,管你外面生死搏殺、同仁袍澤節節敗退,他關在自己的情緒裡。

     我們總是很容易愛上這些悲劇英雄,阿基里斯也罷,項羽也好,因為這些英雄的悲劇,而創造了千古傳唱的史詩。是的,因為有了悲劇,因為有了海倫的錯和罪,才會有歷久彌新的史詩,震撼人心。

我們可以傳唱悲劇,但誰,想要成為悲劇英雄嗎?在自己的人生裡,我們還是會想要有美滿的喜劇結尾吧!

     你們問:「老師,既然奧德修斯在特洛伊戰爭取得大勝,已經是英雄了,那為什麼他還要經歷十二個磨難?」是的,最後特洛伊的決勝關鍵,就在於「詭計多端」的奧德修斯想出了木馬屠城的計謀,從而特洛伊人被屠殺,特洛伊城遭毀滅。對於希臘人來說,他當然是舉世無雙的大英雄。

     他帶著這樣的戰績、帶著從特洛伊掠奪的戰利品,與他的軍中夥伴們一起返鄉。此刻的他,是什麼狀態?回到家鄉伊塔卡,妻子忠貞等待他歸來、父母健在、兒子十歲等著英雄父親來教導長成,一切完美,但,缺了什麼?

     十年歸鄉路,天神創造了十二個磨難,這十二重磨難,也是不同的誘惑原型—席壬姐妹的歌聲,靡靡之音裡是稱頌奧德修斯在特洛伊的功績;紀珥凱的魔藥裡,考驗的是內在是否有一顆堅定的心;風神的風囊、太陽神的神牛,夥伴們成了「豬隊友」,闖了禍患,那時候的奧德修斯,是沈入了睡眠;而與獨眼巨人交手過程中,奧德修斯以智謀取勝了巨人的武力,但最後卻忍不住的驕傲,亮出名號來炫耀自己的才智。這些種種,你們都讀懂了、看明白了。若是英雄沒有磨難,一帆風順回到家,他從此的人生,恐怕只會在吹噓「好漢當年勇」之中消磨而去。但現在,他不是。

     就如同他在聽盲歌手唱歌時,他主動央求對方,唱出特洛伊城被毀時的災難,「奧德修斯心融化了,眼淚奪眶把臉頰沾濕,像女人抱著屍體在哭泣,親愛的丈夫為了城市和人民而捐軀,奮不顧身要保護鄉里和孩子遠離無情的日子;她親眼看到丈夫氣絕身亡倒地不起,如今撲在他身上失聲痛哭,敵人在後面揮矛打她的背又敲她的肩,逼她走上奴隸的命,要她承受勞苦與悲愁,至慟至哀使得她兩頰憔悴。。。」

荷馬創作詩歌的手法真了不起,他讓奧德修斯在海上漂泊九年、經歷了十個磨難後,主動開口請唱詩人唱出這一段。把奧德修斯比喻成了這位痛苦的女子,這女子既是特洛伊城大將海瑞特的妻子,也是千萬同等遭遇的女子的縮影。荷馬在此刻,讓奧德修斯來哭泣,感同身受著對方的苦難。你們說,這是同理心;你們也說,只有當他經歷過了這麼多磨難,他的心中才能生出同理心來。

     就如同他面對費阿克斯人,即便對方一再追問,他也低調委婉地迴避,不再妄言自己的名號。或許說,前十年的那個戰功赫赫的奧德修斯已然不再,此刻的奧德修斯,要建立新的名號了。

     當他終於回到家鄉伊塔卡,一路護佑他的女神雅典娜,為他易容,拿去他的肌肉、他銳利的眼神,轉以破爛腐朽的衣服,讓他不再是奧德修斯,甚至不再是「無名者」,而是一個人見人嫌的乞丐。被打落到什麼都不是的時候,你如何重新證明你自己?智慧女神雅典娜反覆叮嚀他,你一定要忍耐:「一定要忍到底,。。。。只能忍氣吞聲,對人間暴力逆來順受。」

     忍耐是什麼?

阿基里斯從來不忍耐,他嚮往如英雄般轟轟烈烈的情緒、戰爭,甚至是死亡;他豪氣干雲,讓情緒主導他的一切,但最終,卻也讓人唏噓英雄的結局,忍不住地嘆息—如果他能夠忍耐,不要順著情緒風暴而行,他也不用在地獄裡面哀嘆「好死不如賴活著」。而他,將這一切歸因於命運的撥弄。

     而奧德修斯,他是另一種英雄,在每一個時刻,他總是權衡,怎麼做會更好;他忍耐,面對朝思暮想的妻子,面對年輕人輕浮地挑釁,他都忍耐。在情感之外,比之阿基里斯,奧德修斯多了理智;在情感想要掀起風暴的時候,奧德修斯用理智駕馭了他的內心那艘船隻,讓他的船可以平安駕馭、安然回家。在很多令人絕望的時刻,奧德修斯馴服內心的風暴,讓恆常的力量指引他回家的路。

     回到開始的那位高中生。我如此欣賞他,情感豐沛,事事關心;他是一位有著滿腔熱忱的高中生,真不愧是海聲的孩子。但,當我分享完奧德修斯的故事,他也懂了,此刻的他,行事總是偏向於感性的一側。當某些事卡在心中、未被處理,這感性就轉為情緒,越積越多,直至形成風暴眼,出來橫衝直撞。而可愛的孩子,他內在的良知,在事後卻得為此而不安。這是對自己最大的懲罰。

     高中生眼睛很亮,輕輕點頭。他知道,前行路上,他要讓自己的理性力量和忍耐的心長出來,來平衡他的感性。最終,感性與理智,雙船並行,載著孩子駛向他未來的人生路。

    很精彩的事件,讓我們學習;

    很精彩的史詩,讓我們體悟。

    在我眼中,每一位高中生,都是我眼前這位成長路上奮力著、不斷完善自己的「human being」;我們大人,何嘗不是。

與您分享!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 《荷馬史詩》主課程老師 王新

        2025/6/28







 

家長回響/高中部: https://forms.gle/V1QaSeVuiHXQg5tR6

Next
Next

2025.09.05 秋季第三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