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.09.30: 秋季第六週
我們這一班~楓香班
親愛的楓香班爸爸媽媽,您好:
大地母親笑了!因為我們把她身上的垃圾撿起;
小鳥安心了!因為我們夾起小小的垃圾,避免牠誤食。
在自然日,除了散步認識周遭環境及遊戲,孩子們也在短暫的時光裡勤奮地撿拾垃圾。熱愛工作的小手,讓一小片空地重新恢復了清淨。
孩子對世界的愛與開放,會在陪伴與實踐中持續茁壯。願這個中秋佳節,在團聚之時,也能引領孩子成為活動環境的守護者。
在學習與生活的另一個面向──聽故事與回顧故事──孩子也展現了不同的學習方式。連續五週傾聽主課程中的故事後,他們開始練習複述與表達。
孩子記住故事的方式,並不是靠死背,而是透過感官、情感與重複的經驗來內化。首先,他們需要安定的身體狀態,才能專注聆聽,並在腦海中浮現畫面,記住「場景」或「角色的樣貌」,成為影像式記憶。接著,能跟著故事裡的情緒──害怕、喜悅、期待──會深深刻印在孩子心裡。孩子常常因為喜歡角色、或被某個情節感動,而牢牢記住故事。對於不同特質的孩子,會抓住不同的細節;若能和生活經驗呼應,故事就更容易被記住。
目前孩子們對故事中的兩極情境、可口食物或強烈情緒特別敏銳。例如《約林格爾與約琳德》裡,老巫婆的紅眼睛、面黃肌瘦、尖到下巴的鼻子,以及她烤野獸、收藏七千隻鳥的片段,令孩子們印象深刻;但對於森林的風景描寫、夕陽照在古木上的景色,卻常常被忽略,這或許與生活經驗的落差有關。
因此,建議爸媽上下學時多帶孩子散步,也讓自己慢下腳步欣賞自然的美:秋天變化萬端的雲彩、色彩斑斕的秋葉,都能成為滋養孩子內在的養分。
同時,也誠摯邀請您親自為孩子說故事。您可以分享所看見的美景,用自己的語言重述故事;也可以拿繪本反覆性講說同一個故事。說故事語速放慢一些,讓孩子能跟上情節。過度誇張的語調或表情,反而會讓孩子分心忽略情節。請相信,「故事」是孩子心靈的食糧,也是成長的重要要素。
一年級導師
乙巳蛇年 秋分